成语中涉及现属河南地域的成语如下:【高阳公子】:高阳:地名,在今河南杞县。成语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河南人。【高阳酒徒】:高阳:古乡名,关河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成语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,河南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关河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成语人。【假道灭虢】:假:借;道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河南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关河泛指用借路的成语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【假途灭虢】:假:借;途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河南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关河泛指用借路的成语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【金谷堕楼】:金谷:园名,晋代石崇建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晋朝石崇才貌双全的宠妓为表忠贞,被迫跳楼而死。比喻多才美貌女子的不幸遭遇。【金谷酒数】:金谷:园名,晋代石崇建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罚酒三斗的隐语。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。【判若鸿沟】:判:区别;鸿沟:古代运河,在今河南省,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,比喻事物的界线。形容界限很清楚,区别很明显。【杞人忧天】:杞: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杞县一带。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。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。【叶公好龙】: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(古邑名,今河南叶县)。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。
高阳酒徒[释义] 高阳:古乡名,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,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。[语出]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走!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,非儒人也。”[用法] 偏正式;作宾语;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
丰亨豫大[ fēng hēng yù dà ]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。
出 处
宋·魏了翁《代南叔兄上费参政》:“自丰亨豫大之名立也,而财用日耗。”
例 句
1.八旗兵饷折减,衣食不充,此正焦心劳思之时,非丰亨豫大之日也。
山清水秀[ shān qīng shuǐ xiù ]形容风景优美。
出 处
宋·黄庭坚《蓦山溪·赠衡阳陈湘》:“眉黛敛秋波;尽湖南;山明水秀。’”
例 句
1.我国河南有许多~的旅游胜地。
高阳酒徒[ gāo yáng jiǔ tú ]高阳:古乡名,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,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。
出 处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走!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,非儒人也。”
假道灭虢[ jiǎ dào miè guó ]假:借;道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出 处
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,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
金谷酒数[ jīn gǔ jiǔ shù ]金谷:园名,晋代石崇建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罚酒三斗的隐语。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。
出 处
晋·石崇《金谷诗序》:“遂各赋诗,以叙中怀,或不能者,罚酒三斗。”
郑人买履(河南郑州)郑:周朝国名,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。解释: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。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,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,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。待到挑好了鞋,才 想起没有带尺子,又跑回家去取。再到集市上时,集市已散,鞋也没有买成。有人问他,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鞋?买鞋的那个人说,我宁肯相信尺子,也不相信自 己的脚。典源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,至之市而忘操之。已得履,乃曰:‘吾忘持度,反归取之。’及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人曰:‘何不试之以足!’曰:‘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’”买椟还珠(河南郑州)买椟还珠是写楚国一珠宝商去郑国做买卖。用名贵木材雕刻了一个华丽的匣子,内装珠宝。一郑人来买,他只买匣子,而不要珠宝。椟(dú独):匣子,买了漂亮的装珍珠的匣子,却将珠子退还。比喻舍本逐末,取舍不当。典源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熏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翡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”熏灼。玫瑰:美石。辑:通“缉”,装饰。杞人忧天(河南开封杞县)杞人忧天:“杞”,周代诸侯的国名,在今河南开封杞县一带。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,忧愁得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。多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,色彩较典雅。典源: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(无)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守株待兔(河南商丘)宋国是中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。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韩非子主张,社会在不断的发展,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应不断变化。为了说明“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, 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”的道理,他举了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。故事说,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间耕作时,见一个兔子撞死在树桩子上。他不费气力,拣走了这只死兔子。 从此,他丢下农活不干,天天守在那棵树桩子旁边,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。兔子再没有拣到,而这个农夫却成了宋国人口中的笑料。典源: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宋人有耕者,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,因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,兔不可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,皆守株之类也。”洛阳纸贵(河南洛阳)《晋书·左思传》载,文学家左思(字太冲)写《三都赋》时,精心构思,斟酌字句,费时十年,后又得皇甫谧作序,由是文重于时,“豪贵之家竟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”。由于传诵抄写的人很多,以致把洛阳的纸张都抬高了价钱,后形容行文之美,文章受人重视。典源:豪贵之家竟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河图洛书(河南)河洛以洛阳盆地为中心,西至潼关、华阴,东至荥阳、开封,南至汝颖,北跨黄河至晋南、济 源一带。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,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。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,阴阳五行术数之源。最早记录在《尚书》之中,其次在《易 传》之中,诸子百家多有记述。太极、八卦、周易、六甲、九星、风水、等等皆可追源至此。《易·系辞上》有:"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"之说。此外还有:三皇五帝、百家争鸣、精忠报国、唇亡齿寒、言不由衷、叶公好龙、中原逐鹿、白马非马、愚公移山、众志成城、阳春白雪、铁面无私……等300个成语都出自河南。
高阳公子、假道灭虢、假途灭虢、判若鸿沟、金谷堕楼。